阿克苏地区总面积12.55万平方公里,辖7县2市、90个乡镇,人口333万人(含兵团第一师)。有汉、维吾尔、回、哈萨克等44个民族,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。区位特殊。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北缘,地处南疆中部,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,西与吉尔吉斯斯坦、哈萨克斯坦两国接壤(边境线长263.8公里),南与和田地区、喀什地区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相邻,北以天山为分水岭,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,距首府乌鲁木齐市989公里。地貌独特。地势北高南低,天山托木尔峰(海拔7443.8米)是境内最高点,塔里木河两岸(平均海拔982米)是境内最低处。北部山峰众多,山前为洪积、冲积倾斜平原,...
柯坪,传说为“洪水”或“地窝子”之意,译为腾飞崛起之意,明末清初时,汉语称柯坪为克勒品,维吾尔语称柯尔坪;1930年正式建柯坪县,属阿克苏道;1978年后沿属阿克苏地区。行政区域总面积8912.2平方公里,辖2乡3镇、36个行政村、6个社区,户籍人口为5.6万人,常住人口6万人。
数据统计截止时间:2024年12月30日
乌什县位于天山南麓、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,东与阿克苏市、温宿县相邻,西与克州阿合奇县相连,南与柯坪县隔山相望,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(县城距国境线直线距离60公里),边境线长137.2公里,县域总面积9082平方公里,海拔在1200~5153米之间,地形呈“两山夹一谷”特征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山区面积占59.9%,戈壁荒滩占27.6%,谷地平原占12.5%,俗称“六山、三滩、一分地”。
温宿,维吾尔语意为“十股水”,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尔峰南麓、塔里木盆地北缘,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接壤,行政区划总面积1.46万平方公里,边境线长126.6公里,辖13个乡(镇)。全县总人口26.78万人,主要有维吾尔、汉、柯尔克孜等28个民族,其中维吾尔族占72.24%,农业人口占70.82%,是一个以农为主、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边境县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
拜城,又称“巴依”,意为美丽富庶之地,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麓,东与库车市毗邻,西与温宿县接壤,南隔却勒塔格山与新和县相望,北靠天山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,四周群山环抱,呈一带状盆地,地势西高东低,总面积1.91万平方公里,辖5镇9乡,常住人口约27.43万人,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。
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,地处天山南麓、塔里木盆地北缘,阿克苏地区中部;314国道、库阿高速和南疆铁路横贯县境,距库车机场25千米,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十分便利。新和县行政区划总面积5820.46平方公里,辖乡(镇)8个,片区管委会1个,社区8个,行政村122个。2023年末全县总人口22.64万人。
【历史变革】658年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升格为大都护府;公元前16年,西域都护府已经从乌垒城迁至龟兹它乾城。清光绪十年(1884)新疆建省后,新和属阿克苏道库车直隶抚民厅西乡辖地。1922年设托克苏县佐。1930年10月27日,改托克苏县佐为托克苏县。1940年沙雅县大尤都斯庄被划拨给托克...
库车古称“龟兹”,位于天山南麓中部、塔里木盆地北缘,总面积1.45万平方公里,辖9镇、5乡、5个街道办事处、1个片区管委会,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,201个行政村、58个社区,全市总人口60万人。
沙雅,古名“沙雁州”,最早见于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唐之突骑驰沙雁州”,明代始有“沙雅”一名,维吾尔语意为“首领爱抚部下”。沙雅县位于天山南麓、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,北接阿克苏地区库车市、新和县,南与和田地区民丰县、于田县相连,西与阿克苏毗邻,东南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接壤,总面积3.2万平方公里,耕地240万亩,辖7镇(红旗镇、英买力镇、沙雅镇、古勒巴格镇、托依堡勒迪镇、海楼镇、哈德墩镇)、4乡(央塔克协海尔乡、努尔巴格乡、塔里木乡、盖孜库木乡)、2管委会(塔河管委会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委会),共156个村(社区),常住人口27.85万人,由维、汉、回等25个民族构成,其中汉族3.28万人...
阿克苏市位于东经79°43′26″~82°00′38″,北纬39°28′57″~41°30′10″,地处南疆中部、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、塔里木河上游,是阿克苏地区七县二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总面积1.3584万平方公里(不含兵团),已建城区总面积153.59平方公里,耕地169.1万亩,由维、汉、回、哈等36个民族组成,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;市辖3乡3镇、5个街道和6个片区管委会,共有113个行政村和58个社区。先后荣获“国家森林城市”“国家卫生城市”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全国双拥模范城市”“全国文明城市”提名资格等荣誉称号。基本市情可概括为:
——区位优势明显。阿克苏市是对接国家丝绸...
阿瓦提,维吾尔语译为“繁荣”,地处天山南麓,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,总面积1.25万平方公里,辖7镇2乡,157个行政村、9个社区,常住人口24.72万人,户籍人口26.65万人(含三团人后),有维吾尔、汉、回、哈萨克、柯尔克孜等13个民族,其中维吾尔族占89.17%,汉族占10.15%,是一个以农业为主,农、工、贸全面发展的综合经济县,素有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、中国棉城、中国长绒棉之乡、中国慕萨莱思之乡、刀郎文化之乡的美誉。
更新日期:2024年12月30日